木材乾燥的目的在於降低木材含水量,含水量直接影響木製品是否會開裂與變形。木材乾燥的能源消耗約佔木材加工總能源消耗的40%。在乾燥過程中的熱量損失很大,能源成本也在增加。
如今,木材乾燥的節能與品質問題已引起木材行業的廣泛關注。經多年研發,我們的乾燥機能在保證產品品質的同時有效去除木材水分。作為先進的現代乾燥技術,它能節省能源與降低排放,顯著提升企業經濟效益。
木工最速乾木的方法是什麼?
新鮮木材含有大量水分,在一定環境中會繼續蒸發。如果水分自然蒸發,木材會收縮、開裂、彎曲、變形甚至發酵,導致木製品品質受損。因此,木材在製成木製品前必須在可控條件下乾燥。正確的乾燥過程可消除前述缺陷,並提升機械強度與加工性。以合理的乾燥方法增加木材價值,是木製品生產中的重要技術措施,也是第一步必要步驟。

在木材乾燥過程中,除了乾燥方法外,還必需考慮節能、環保與降低成本。對於不同木材及木製品的不同用途,所需的木材含水量也不同。我們的木材乾燥機具備乾燥各種木材(如原木、玫瑰木、櫥櫃用木等)的能力,真正解決客戶在乾燥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影響木材乾燥的因素
- 木材溫濕度:在木材乾燥過程中,需要逐步改變木材乾燥環境的溫度與濕度。如果木材與環境之間的溫濕差過大,乾燥過程中木材可能受損。溫濕度測量儀可用於實時監測木材狀態,然後由智慧控制系統在櫃中調整加熱與除濕系統的工作狀態。
- 木材含水量:不同產品需要不同的含水量。我們採用電阻式含水量計,避免測量帶來的限制與偏差,並為木材含水量的準確表現提供技術保證。
- 乾燥方法:不同的乾燥方法也會對成品木材產生一定影響。例如,傳統天然乾燥會導致木材不可逆的收縮與彎曲。因此,根據不同木材和木材用途選擇不同的乾燥方法也是十分重要的。
木材乾燥過程
木材中的水分主要分為自由水與結合水。自由水的增減只影響木材重量;但結合水的變化不僅會使木材收縮與膨脹,還會影響物理與機械性質。木材中的含水量會直接影響木製品是否開裂與變形。乾燥過程中需去除的是所有自由水與大部分結合水。

木材乾燥的過程主要包括:預熱階段、乾燥階段、最終平衡處理、冷卻處理。
低溫預熱:預熱指在乾燥前緩慢升高木材的溫度,使木材核心層與表層的溫度趨於一致,為進入乾燥階段提供條件。加熱速度不宜過快,取決於木材的類型、厚度與含水量。
乾燥階段:乾燥階段分為均勻乾燥處理與減速乾燥處理。當木材含水量高於纖維飽和點時,在一定的溫度、濕度與風速條件下,木材中的遊離水會移動到表面並由表面蒸發。此時蒸發的水基本以恆定速度進行,稱為均勻乾燥階段。當遊離水蒸發後,結合水開始移動並蒸發。隨著結合水不斷減少,蒸發水所需的能量增多,而含水量下降速率會逐漸放慢。因此,當木材含水量低於纖維飽和點時,即進入減速乾燥階段。
最終平衡處理:當木材達到最終含水量要求時,需進行平衡處理。它可以進一步降低木材厚度方向的含水量梯度,從而消除或減少乾燥過程中產生的應力。平衡處理的目的是使最終環境的溫度與濕度與最終產品的含水量保持一致。
冷卻階段:當木材的最終含水量符合要求且經過平衡處理後,為避免溫度快速下降而造成木材損傷,木材需以適當速度最終經過冷卻。
木材窯乾燥機小貼士
要以可控方式乾燥木材的木材乾燥設備,必須具備三個基本功能:加熱、濕度控制與通風。加熱是最基本功能。調整濕度以提供某些階段所需的高濕環境,防止木材開裂與變形。通風裝置必須確保濕熱空氣均勻地通過木堆,使乾燥木材中的水分分布均勻。
若溫度不高,例如低於54°C,當含水量低於15%時,水分無法有效從木材中排出。通常需要提高乾燥溫度至71°C以上。
乾燥櫃應具隔熱性及抗漏氣性。在隔熱方面,櫃體結構應具有較小的熱容量以減少熱損失,等於或小於熱的機械等價量;熱泵乾燥櫃中不安裝加濕裝置。如水蒸氣溢出,說明乾燥條件很難改變。因此,櫃體應具良好氣密性。
保持櫃內氣流穩定。若風速保持在1米/秒則最佳。
常見木材類型
我們的乾燥機不僅能乾燥常見木材,如槭木、橡木、楓木、松木等,也能乾燥其他產品,如人造木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