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的乾燥本質是去除材料中的水分。有哪些因素會影響水分的去除?我們如何使材料乾燥得更好且更均勻?接下來,我將告訴你一些在干燥過程中會影響乾燥效果的因素。
溫度
溫度的主要功能是蒸發材料內部的水分。一般而言,熱風溫度越高,傳熱速率與質量傳遞速率越高。熱傳介質與材料之間的溫差越大,向材料傳熱的速率越大。然而,不同材料需要不同的乾燥溫度,因此不能盲目提溫,原因如下。
- 首先,對於一些柔軟多汁的原材料,因高溫而產生的脹大會導致汁液膨脹而使表皮破裂,從而影響乾燥品質。
- 在高溫低濕的情況下,材料容易結殼,導致材料內部乾燥不足。
- 對於某些糖含量較高的材料,高溫容易引起糖焦化。
介質溫度的升高應以不損及成品品質要求為原則。選擇合適的溫度,一方面可提高乾燥效率,另一方面可保證乾燥後成品的形狀與色澤。
風速
風速的主要效果是持續將熱量傳遞給材料並帶走材料周圍的飽和水蒸氣。熱風的流量影響乾燥過程中的熱傳。一般而言,熱風風速越高,乾燥速率越高,尤其在乾燥初期。

對於 熱風循環乾燥機,足夠的風量可以確保熱風在乾燥機內部的完全循環。直接提高熱風風速可提高傳熱係數與乾燥速率。
隨著風速的提高,熱風可以及時更換,確保熱風的循環。然而,增加熱風速在乾燥機的某段長度內,熱風在乾燥機內的停留時間會縮短,這可能造成熱能浪費並影響熱效率。
濕度
乾燥室內空氣相對濕度越低,材料中的水分流出越快。在乾燥初期,此效應尤為顯著。接近飽和的濕空氣進一步吸收水分的能力遠遜於乾空氣,飽和濕空氣再也無法吸收材料蒸發的水分。
材料的結構與性質
這主要包括材料的物理結構、化學成分、形狀與尺寸、材料層厚度以及內部水分結合方式。材料的結構與性質不同,與水分結合的方式也不同。在相同條件下乾燥速率會不同。

材料形態主要包括條狀、塊狀、薄片、粉末等。一般而言,薄片材料的乾燥效率較快,塊狀或根莖類的乾燥效率較慢。材料的形狀決定了放置方式與風道設計。
材料的放置與接觸
在一定的乾燥速率下,材料與熱風接觸面積越大,整體乾燥效果越好。當熱風流向與材料蒸發表面垂直時,乾燥速度最快;若兩者平行,乾燥速度最低。



